啪文屋 > 历史穿越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23节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23节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坐在主座上的人冷笑道: “那是不是你写的?”
    徐骏惊疑的点头: “的确是卑职闲暇所作。”
    大胆!”那人一拍桌子,怒喝道: “你竟然敢讽刺我大清朝廷,讽刺皇帝陛下!简直该诛九族!
    镜头一转。
    书馆内,学堂上,民宅前,八旗清兵们如狼似虎,将一个个被朝廷怀疑有讽刺影射之嫌的文人、参与了编撰和印刷的工人,甚至只是看过相关作品的人都抓了起来。
    满满当当的人惊恐的跪在法场上。
    血流成河。
    【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
    【华夏好不容易萌发出的一点科学种子直接被扼杀在了摇篮内。】
    … …
    无数文人在天幕前发出了唾骂之声。
    有些感情丰沛的,看到大量的书籍被烧毁,甚至都开始痛哭流涕!
    如此愚蠢短视之举,可懂书本代表的是什么?!“竟然还开馆戮尸!简直是无君无父的畜生行为!”
    这和后世之人的盗墓不同,他们看了这么久的仙画也明白了,后世之人掘墓更多的是为了找到历史里的物件,但开棺戮尸,挫骨扬灰不一样,即使是野蛮人也不会这样干。
    人群中,有人懵懂的问: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听上去很美呀!犯什么罪了?
    一本书被清风徐徐吹开,即使他没读过几年书,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俏皮与闲适。
    有人嗤笑一声: 这朝代叫清,你懂了吧?
    这……那人这才想通,一时之间竟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愤愤不平, ”那难不成让人家不要说话吗?
    不写诗,不写书,才能明哲保身。那些被杀头的人未免也太冤了吧!
    【而与之相反的是,西方的种子却在蓬勃发展。】典雅的石柱飞速的向上生长。
    形成建筑。
    建筑形成城市、大学、医院。
    航行归来的船只带来了远方的珠宝,也带来了新的知识。
    有人开始拿着手术刀开始研究人体解剖,有人拿着望远镜抬头对准了星空,有人背起行囊开始研究自然。
    【传统的描述性生物学,一开始只是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描述出来,分门别类的归纳好,这一方面,咱们有李时珍,而西方有林奈。】
    【说到这里,up主又忍不住要吐槽了。李时珍和林奈,都是医生和植物学家,研究的东西也都差不多,甚至成果都类似,但是受到的待遇却是千差万别。 《本草纲目》在李时珍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出版,在后世也经常被崇古的大夫们吐槽。而林奈呢,有人赞助他考察,有大学邀请他去当
    教授,他的研究成果也被接下来的科学研究者们一直沿用,还被后世尊为近代生物学、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路小柒放出了《本草纲目》和林奈的著作《自然系统》的对比。在给动植物的分类上,两人虽然体系有所不同,也有差距,但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听到《本草纲目》在自己生前竟然不能出版,李时珍苦笑一声。
    “现在应该不会了。”儿子安慰他道。
    自从仙画播放后,不仅皇帝的圣旨来了,给李家赐了匾和大量的金银珠宝,连州府的大官都亲自来了。还有名士自荐为《本草纲目》写序。
    李时珍看向天幕,眼神有些沧桑: “我只是担心,现在想要追上西方,或许也已经晚了。”
    【这差别简直是….…啧啧。】
    【世人知道林奈,而不知道李时珍,世人知道哥伦布,而不知道郑和。就是因为我们近几百年的科学发展史是不连贯的,甚至可以说是空白的。他们孤零零的冒头,独木不成林,而西方近百年的科学史却是延续的,这些理论一直有人用,一直有人提,也一直有人在此基础上再做创新,自然也就牢牢的掌握住了话语权。】
    【牢骚发完,我们继续。】
    【后来,研究者们不再满足于只描述动植物的外观,他们开始研究与描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内部结构,比如哈维的血液循环和维萨里的人体解剖等等。】
    【他们还开始描述.…】
    天幕上忽然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像。
    无数像是透明泡泡的不规则圆形、椭圆形的东西静静的漂浮。
    它们有的有着光滑的壁,有的则粗糙无比,有的甚至还有着一根根的突起和小触手。有的像是花朵,有的像是水母。
    唯一相同的是,它们中间都有一个核。任何一个学过初中生物的人看到它们之后都会脱口而出——
    【细胞!】
    … …
    孙思邈和葛洪等医生精神为之一振。
    来了,来了!
    这细胞看上去和之前的病毒、病菌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奇形怪状,不像人间能有之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那显微镜下面看到的?
    仙画很快给了他们答案——
    【提到细胞,我们又要开始提到显微镜。正是因为显微镜的面世,才让生物学进入到了微观时
    代。】
    【之前我们说过,荷兰的一个眼镜商人詹森在1590年发明了显微镜。他和他的兄弟把放大镜镶嵌在了一个长的细管子里,就成为了最简易版本的单式显微镜。不过那时候的放大倍数不高,也就6-10倍,最多也就是可以把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放大,所以也被称为跳蚤镜。】
    詹森将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小心翼翼的放在黄铜打造的长筒中。
    这长筒看上去倒像是单筒的望远镜。
    “来,我试试。”詹森的父亲摘了一朵花放在这单筒镜下面,继而惊讶的抬起头, “哦,上帝!你成功了。
    詹森笑了起来,不满意的打量了这个单筒镜: “但它还太素了一点点,要卖给那些贵族,得加上一些精致的雕花和珠宝才可以。
    将作监的工匠皱起眉,他们见过后世的显微镜,因此也是将磨好的琉璃镜镶嵌在了长筒内。的确有放大效果,但是大概也就在几倍的范围内。
    “你看他们用两个镜片,一个是中间薄,边缘厚,一个是中间厚,边缘薄。”有人眼尖的发现了不同,
    “那我们下次试试再多做组合。”有工匠道,随即皱起眉, “若是能知道那种无色透明的琉璃是怎么烧出来的就好了。
    现在他们用的琉璃都是从西域胡商那里买来的,西域的琉璃透明度更高,听说再往西边走,应该就是仙画所说的欧洲了,那里出产的琉璃还要更好。
    少监已经让胡商去搜罗了,也让工匠去试验了,或许过段时间就有。“哎,希望如此吧。”
    而一些豪富和权贵们舒服的倚靠在榻椅上,笑道: 然也。这镜筒要是做得更好看一点,我等是很愿意购买的。
    谁不爱稀奇事务呢?拿着它看看花看看草不好吗?
    也有因为苦读而感到眼睛模糊,要凑近书本才能看清楚上面文字的士人们怦然心动: “这东西好,如果出了我肯定买!不过,要是能不用手拿着就更好了。
    手要用来翻书嘛。
    【虽然这时候的显微镜还观察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但也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
    在上流社会很流行。磨制镜片,制造仪器在当时都是很时髦的事情。很多科学家也乐于用显微镜去观察一些细节。比如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的伽利略,他自己做的显微镜,据说可以放大30倍,第一次观察到了苍蝇的复眼。】
    一只苍蝇被放在了现代的高倍显微镜下。
    镜头不断的放大。
    它的一双眼睛的微小构造呈现在天幕上,纤毫毕现。它们在镜头下显现出金属的光泽和均匀整齐排列的几千个小眼,犹如精密的科技造物。
    ……
    天幕下响起了一片吸气声。
    “老天爷!” “我滴个乖乖!”苍蝇的眼睛居然长这个样子?!
    小孩子们纷纷将嘴巴张成圆形,这也太有趣了!
    【还有英国皇家学会的罗伯特·胡克。对,是胡克,不是虎克,制造了双镜片的显微镜,还出版了一部《显微图谱》。】
    【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他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和一些小东西,就好像,跳蚤,还有虱子。】一位穿着优雅裙装的贵族小姐正在翻看《显微图谱》。
    她翻到了跳蚤和虱子的那一章,书都掉到了上,她轻拍胸脯,发出了惊人的尖叫声: “天啦,跳蚤居然长得如此丑陋!
    现在网上还能找到《显微图谱》里关于跳蚤和虱子的插图。
    胡克的画也画得不错,很生动,可以清晰的看到跳蚤和虱子的节肢,甚至是腿部上的毛刺。路小柒索性又放了跳蚤和虱子的实际放大照片。这下就看得更清晰了。
    原本苍蝇的复眼出现时的吸气声直接变成了尖叫声。
    尤其是女人们。
    因为这跳蚤和虱子放大后,看上去实在是太恶心了点!而这两样东西又非常的常见,在头发里,在稻草里,谁家尤其是农家没几只跳蚤呢?
    有刚出嫁的新媳妇紧紧抓着自己夫君的胳膊,颤抖着说: “待会儿烧点水,我要再洗个澡。”想想这些可怕的虫子有可能在自己的身上爬过,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也有主妇暗自决定,要把家里的物件都好好的洗一洗再晒一晒,即使再忙再累再费柴禾也要——仙画无意之中竟然改善了古代的个人卫生习惯!
    只有博物学家和有好奇心的士人以及大夫们在观察跳蚤和虱子的形态。原来它们竟然像
    昆虫一样是有口器的。
    所以才能咬人。
    更有聪明的,立刻反应过来,在鼠疫中,或许就是携带了病菌的跳蚤用口器将这些脏东西注入了人体内。
    所以真的要灭鼠灭跳蚤!
    【这本书里还第一次记录了“真菌”的发现。】
    正在专心研究的罗伯特·胡克伸手摸向一本书,入手的手感有些奇怪。他抬头后才发现可能是因为天气潮湿,皮革的书封皮上起了一层白色泛绿的毛。
    胡克皱眉,想要拿手帕把这层毛擦掉,但鬼使神差的他却停住了动作,然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他飞速将自己制作的显微镜拿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用镊子从书皮上夹了一些毛絮放在镜子下面。
    他看到了一副神奇的场景——这些毛絮在显微镜下长长细细,有的顶端顶着一个圆球,有的却似乎顶着盛开后又残破的花朵。
    胡克被这个场景吸引住了,赶紧拿素描本画下来,然后在草稿上写道: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认为植物和动物腐烂后或许就会产生这种低级的、不复杂的生物。
    …
    赵过重复这句话: “植物腐烂后就会产生……”他主动忽略了句子里的“动物”。
    孙小羊忽然想起来,兴奋的道: “我在烂掉的豆秆上看到过这种。”
    毛茸茸的,像是春天时候的柳絮,一团一团,灰白中泛着绿或者是蓝。这就是真菌吗?赵过点点头,脸色有些凝重: “我也看到过。”
    但不是在已经死去的植物上。
    有的农作物,本来长得好好的,但忽然之间叶片上或者根茎上就会长出这样的一团,然后它们就会慢慢的死去。
    所以这些就是“真菌”吗?
新书推荐: 捡个总裁做老婆 火影:我只能抽出S级奖励 绝地求生之天秀直播间 末世之娇娇女也凶猛 冷阁(NPH重生忠犬) 我是林正英的僵尸徒弟 从获得亿万年魂灵开始无敌 徐解来日 满门受辱,我化身地狱修罗 心急如焚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