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节


    比如姜沃时隔三年,再次上朝,就发现过去二圣临朝时,媚娘择选的北门学士里,有不少站位都往前挪了。
    还出现了不少她没怎么见过的新面孔。
    需知她直到离开前都是吏部尚书。让她都觉得陌生的面孔,想来就是这三年内才入朝的‘新鲜血液’。
    这些人,不依附天后,不支持天后摄政的话,岂不静等着被太子扫掉?
    姜沃想起之前曾与媚娘讨论过,何为一个能够掌权的帝王——
    其中很重要的两条就是:“为君者,当政令通达,凡诏皆能令于、行于朝野之间门。”这是行政权。
    “为君者亦当能审官建亲,选贤举能,为己所用。”这是任免权。
    如今,天后已有此两权。
    太子再次入朝理政,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要不失这两权,而且……
    姜沃垂眼看着杯中微微晃动的酸梅饮:而且,通过这一回,要让很多朝臣们看清,只要天后摄政一日,这两权就会在、而且只会在天后手里!
    正在思考这件事的姜沃,忽然被王神玉点名:“那这道诏书,就姜相来拟吧。”
    走神的姜沃:?
    她抬起头来,对上天后一双凤目,目光中带着些了然的笑意。
    姜沃:唉,天后是挚友,也有不好处,摸鱼走神会立刻被看穿。
    果然,媚娘方才就注意到了,姜沃面带专注端坐无瑕,似乎在认真听着几位宰相议事——但媚娘对她的神色实在太熟悉了,明显是走神掉了。
    此时见她被王神玉点名而抬眸,媚娘就略带笑意,特意重复了一遍方才的口谕,免得她家宰相下不来台。
    “既剡溪古藤日稀,百司靡费颇广,自此停用剡纸,改用竹纸和楮皮纸。”
    姜沃懂了:怪道王神玉特意让给她来拟这道诏令呢。
    因他知道这两种纸和出版署,都与姜沃有关,更与安定公主有关,想来她愿意亲手拟诏。
    姜沃接过宦官递过来的纸笔,与王神玉一并拟诏。
    王神玉要拟的是另外一事:为册太子妃大典之事,令礼部和太常寺重拟礼乐。
    其实这般非军国政令的小事,一般都是中书省下面的中书舍人就可拟诏。只是今日天后只留了几位宰相议事,两位中书令就亲自动笔了。
    然而当两位中书令停笔,按惯例跟天后述读诏书时,在场几位宰相听过后,都沉默了——
    当然,王相的诏书很正常:“礼乐之道,其来尚矣……大乐登歌,徒纪铿锵之韵。良以教亏绵蕝,学阙瞽宗……宜令明习礼乐,祥究音律,以增盛典之仪。”[1]
    总之,就是一封正经的诏令:洋洋洒洒两页纸,辞藻华茂,雅润宏阔,骈四俪六,典雅堂皇。但基本上只有最后两句是诏令的主题。
    王神玉写这等诏令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听他念完后,姜沃在腹内叹口气,认命开始念自己拟的诏令:“自贞观起,剡溪古藤日稀,百司靡费颇广,有弊于斯。凡今以后,自京中诸署衙起,并诸州及下县公文,俱渐停剡纸,宜改用竹纸并楮皮纸。制敕施行,既为所式。”
    姜沃念完后,紫宸宫一片寂静。
    真是……好朴实无华的一封诏令。
    姜沃已经躺平:这是什么上班第一天的公开处刑现场啊。
    而辛茂将听完后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却是——为什么不行呢?
    毕竟姜相所拟诏书,真的,很省纸啊!这其实值得推广一下,反正他们平时看诏书,也都是直奔最后几句话去。
    辛茂将刚想说话,就听王神玉先开口了:“姜相诏令辞约义丰,晓畅自然。臣以为甚佳。”其实他也不爱写那些骈四俪六的废话,只是自魏晋来,诏书都是如此骈体文,为求精美,多用典故。
    要是能就此改了就好了。
    不比这两位各有心思,刘仁轨是见惯了正式诏书的,因而见王神玉硬夸姜相的诏令,在旁都惊了:王神玉这个人,原来还当过吏部尚书?这能负责选官?评断的个人感情色彩也太重了吧!
    然而很快他就见到了感情色彩更重的。
    只见天后颔首点评道:“如王相所言,此诏析理分明,如朗月悬光。”
    刘仁轨:……
    *
    事实证明,诏书最要紧的不是文采,而是内容。
    姜沃就是用这种‘简约体’拟了太子入朝的诏令——
    “六经文德,皆归于礼。朝中特重礼法,故诏令皇太子宏入礼部,整五礼之仪,举其规制。”
    没错,太子再次入朝理政了,且入的是礼部!
    而这次,媚娘与姜沃,依旧是配合打了一套‘开窗理论’——
    在有朝臣试探着提出,皇太子即将大婚,可入朝“接对百僚,听奏诸司”时,天后的应答,令许多朝臣们心惊。
    天后竟然道太子体弱宜读书静养,隐隐有大婚后依旧不令太子入朝的意思!
    这给东宫一脉急得——若是借着大婚这个契机,太子都不能再次出东宫理政,那将来再难有这样好的机会了!
    很快,便有朝臣再次进言。
    天后这才召诸位重臣商议东宫之事。
    出人意料的是,在常朝之上,姜相竟然缓缓劝了天后,又提起太子最重礼法,曾说过‘凡民之事,莫不出于礼。’不如令太子入朝规整礼仪?
    且太子亦最擅礼法之学,如此也不怕过于劳累,天后关爱体恤太子体弱之心也可周全。
    算是极为妥帖的解决办法。
    只是朝臣们多吃惊于姜相对东宫入朝,竟无丝毫阻挠之意,甚至还居中转圜,劝得天后回心转意。
    真不愧是大唐忠臣,实乃中正之心!
    是夜,姜沃与崔朝坐在院中乘凉。
    盛夏夜晚,风吹过来也带着很明显的暖意,姜沃随口说了几句诸如“箴规切谏有古贤之风。”等褒奖之辞。
    随后带着几分笑意道:“再没想到,这辈子能从东宫一脉朝臣口中听到这些夸我的话。”
    从前,她为女子入朝为相便是异数,赞同他们,就是有古贤之风了。
    “可见不过党同伐异罢了。”
    *
    其实这些年来,太子也好,东宫一脉也好,最得力最紧抓不放的,就是礼法。
    既如此,就在太子最固执的礼法上面——
    告诉他,也是明示诸朝臣,礼法在权力面前到底是什么。
    第240章 三件礼法事
    礼法在权力面前到底是什么?
    这一夜在院中竹椅之上对坐乘凉之时,姜沃与崔朝亦谈起这个话题。
    姜沃手里转着一把轻罗小扇,只是满院都是驱蚊艾草的香气,无蚊虫,但也无流萤可扑。她就拿扇子扑了扑人,问了崔朝这句话。
    崔朝因近来多见皇帝,而皇帝病中又多说起旧事,他就也拿一件多年前的旧事来举例子,事关长孙无忌。
    崔朝刚开了个头,姜沃又叫停:“等下,这样好的举例论证课,我去叫婉儿来听一下。”
    她起身去叫弟子。
    崔朝则去屋内,给婉儿寻一个新的杯盏。
    待婉儿过来后,就搬了小竹凳,乖乖坐在一旁,捧着消暑的谷叶饮,听起了礼法与权力的故事。
    *
    那还是长孙太尉大权独揽的岁月,而长孙无忌当时的脾性,就是什么都要抓一把,朝堂诸事都要过一过他的目才算完。
    不但律法这种他的专业强项要抓,修礼法之事,他也要主抓。
    “那时候,长孙太尉就给皇帝上过一封修礼法的‘建言’。”
    而且题目很言简意赅:《甥舅服制议》。
    其整篇‘议’大体就在议论,舅舅去世后,外甥该怎么服丧的礼法。
    长孙太尉开篇就很直接道:“古丧服,甥为舅缌麻。”这,可不妥!
    讲到这儿,崔朝还停下来考了考婉儿《礼记·丧服》里的五种级别。
    婉儿背道:“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五种丧服由高到低,守丧之仪也由重到轻。
    故而有句俗话说‘出了五服不是亲’,论礼都不需要穿丧服为祭,就是血缘太远了。
    而长孙太尉的不满之处就在于:舅舅过世,外甥居然只缌麻,最低级别?做为天子的舅舅,长孙太尉觉得,他该为天下的舅舅发声啊!
    于是在奏疏中,长孙舅舅简略进行了几句论证,什么‘舅舅是母的本宗啊’,‘考之经史,舅诚为重’(其实也不知太尉考据了什么经史,反正也没引用文献)之类的话。
    最后——
    一来崔朝记性很好,二来这封奏疏当年皇帝给他看过原版,跟他吐槽过,
    所以印象深刻,时隔多年也能背出来最后一句:“舅报甥服,尚止缌麻,于例不通,礼须改正。”[1]
    “于例不通,礼须改正……”姜沃重复了一遍后不免感慨,长孙太尉别的不说,这种‘我有个想法,万事给我让道’的劲儿,还是挺霸气的。
    崔朝继续道:“当年长孙太尉的意思是,把礼法里外甥给舅舅服丧,从缌麻改成小功。请圣旨批准。”就是从五等提到四等。
    当时皇帝跟崔朝吐槽过太尉的揽权又爱折腾后,很快就准了:“舅舅要改这个礼法丧仪,彰其‘天子舅父’身份贵重,就随他去吧,又不是什么大事。”
    与其在这种事上跟舅舅较劲,还不如去选两个可用的,不畏惧太尉的官员来的要紧。
    这便是礼法与权力。
    长孙太尉的权力,让他的身份被礼法妆点的更加精美,就像是身上的紫袍金带。
    崔朝说完后,轻声一叹。
    因婉儿在,有些话他没有直接说出口。但姜沃倒是与他感同身受:这点上太子真的不像皇帝。
    也不像先帝。
    崔朝讲完后,姜沃就也给婉儿举例论证。
新书推荐: 一无所知(纯百) 野狗(姐弟骨科H) 摘月(糙汉文)1V1高H 霸总的金贵女明星 洋娃娃 尔尔辞晚(兄妹) 快穿:白月光又撕了炮灰剧本 犯贱 把教授带回家 眠思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