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节


    “好。”
    接着,郑熹又派人去找郝大方。最后让陆超给祝缨处送了个帖子,说是明天要过府一叙。
    安排好这些事,才命人搬了行李,到母亲卧房外间去。郑绅见状忙说:“爹,还是我来吧。”
    郑熹摆了摆手:“不用你。”
    郑绅也不敢反驳,只得在郡主正房旁的厢房里寻了间屋子宿下了。
    ……
    另一边,郑熹下的帖子却又让祝府起了猜测。
    郑熹很少到祝缨家来,有事多半是下张帖子或者是派人把祝缨叫到郑府去。更多的时候是祝缨比较自觉地到郑府去。
    近来郑熹下帖召人变得少了一些,有时是派儿子、偶尔是亲自过来。
    弄得祝缨不像是与他更亲近,而是与陈萌交情更深的样子——陈家父子与祝府往来反而更密切。
    祝缨打开帖子一看,就怀疑这帖子与近来朝上的事情有关了。
    她不动声色,对苏喆、林风等人说:“明天府里好好准备,郑相公要过来。”
    苏喆一看赵苏等人都不在跟前,自己责无旁贷地问:“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祝缨道:“能有什么事?有得商量就不算大事儿。”
    苏喆还是不放心,她近来很闲,岳桓做了礼部尚书之后对她也如姚臻一样的关照,同样的,也没交给她什么差使。
    岳桓比姚臻不同之处还在于将她看作个学生。苏喆曾被祝缨带到岳府许多次请教,她又在刘松年府里呆过,岳桓与杨静也称得上是“同门”,都是从岳桓祖父那里传下来的学问。苏喆请教杨静的事儿,岳桓也知道了。岳桓看她像看晚辈,又寻了些书籍来给她布置功课。
    学习,苏喆是喜欢的,但是岳桓与杨静一样,教授的东西总是能时不时地让她难受。
    她是比较乐见朝廷有点事,能让她做点事,免得闹心。
    她特意留到了最后,又缠着祝缨询问。
    祝缨道:“应该是朝上的事儿。或许,与陛下这些日子的举动有关。”
    “陛下近来好像是越来越有章法了呢。”
    “对呀。”
    “那是好事呀。”
    祝缨道:“那要看你怎么看了。”
    苏喆疑惑地问:“人主无能,朝令夕改、不能令群臣拜服,朝廷就会混乱,天下就会颓丧。皇帝有章法,怎么会是坏事呢?”
    “嗯,那对天下似乎是有些好处的,可对具体的大臣,就未必了。你这些日子,只管看,看陛下与丞相们之间的相处。”
    “看不到哎……”
    “把邸报仔仔细细地读,读一读官员调动。认真听,听一听京城的变故。再好好想一想。”
    “是。”
    苏喆满腹疑问地走了,她还是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有章法的皇帝会有负面的影响。
    而祝缨则亲自理了一遍明天待客的步骤,以免出现什么纰漏。
    …………
    次日,早朝,平安无事。
    祝缨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手上的事务。
    政事堂里却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窦朋看到了一份奏本,唤了郑熹一声:“恭安公主下降令郎的事情,你怎么看?”
    郑熹回过神来,道:“哦,本已议婚,因为先帝驾崩,故而搁置了,如今未到三年之期。”
    窦朋道:“公主下降,又与旁人家不同。”
    郑熹道:“还是再斟酌斟酌吧。”
    陈萌与冼敬也看了过来,郑绅一旦尚主,郑熹就与皇室算亲家了,关系更紧密了,这对冼敬来说可不算是好事。
    冼敬道:“孝期未满。”
    陈萌也犹豫着说:“两可之间。”
    窦朋将奏本给陈萌看了,陈萌又改口说:“确实,多事之秋,又有灾异,停得太久又要多费钱粮,不好。”
    窦朋是这么想的,就算再准备一个公主府,也不至于就让国家精穷了。但是再拖两年,户部尚书未必就还是祝缨,到时候万一再发生点别的事,新尚书还能不能像祝缨这样将各方面都处理好就是两说了。
    两年之后,恭安公主的妹妹也到了差不多的年纪了,皇帝还有两个兄弟似乎也可以开府了。
    能趁祝缨在户部的时候多办一件是一件!他都恨不得现在就把这几个人全都安顿好!现在不用他发愁,两年后就不一定了。
    “陛下已经出孝了。”陈萌含蓄地说。
    冼敬道:“那是陛下。”
    郑熹道:“与我家有关,我反而不好说话啦,不如请陛下圣裁。对了,户部不至于这么吃紧吧?我再问问子璋去。”
    官司打到了皇帝面前,郑熹自己隐了。冼敬还是觉得公主不宜此时出降,窦朋、陈萌有希望早点办的意思。
    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恭安公主下嫁郑绅,将加重郑熹一方的力量。平衡一被打破,皇帝觉得有可能掌握不住。
    皇帝道:“我要再想一想。”
    丞相们退去之后,皇帝枯坐,他也不太想现在就给自己的兄弟们开府。但是丞相们提出来的问题也比较现实,能把官司打到他的面前,就代表丞相们对这件事也还算认同。他又不想被人说苛待手足。
    一时左右为难。
    郝大方将他手边凉了的茶换了一盏热的,劝他休息一下,别太费脑子了。
    皇帝道:“你懂什么?”
    “奴婢什么大事都不懂,只知道这是您的家事,您要不好说话,不如请示太后?”
    此时,穆成周正在穆太后面前,他自被免职之后就急得上蹿下跳,他的女儿是已定下的永王妃。永王妃与恭安驸马一样,府有了,婚没结。永王与恭安公主不同的是,公主没结婚,就还住在宫里,永王开府了,庆祝的宴席都吃过了,他已经住在宫外了,逍遥快活。
    穆成周被郑奕一番游说,想借着女儿的婚事,给自己弄个实职。永王结婚了,王妃的父亲不能一直无所事事吧?
    穆太后有些不痛快,道:“先帝尸骨未寒。”
    “陛下都出孝了!永王身边也不能没人看顾起居不是?难道都要托付给宫女?”
    穆太后还犹豫,却没禁住穆成周软磨硬泡,勉强同意了这件事:“只怕不好向陛下提。”
    巧了,皇帝正好要请示她这件事。
    穆太后就坡下驴,道:“既然丞相们说得有道理,那就这样吧。将他们两个的婚事,都先办了。唉,你阿爹要是还活着,他们两个的事早就该办好了。他在天有灵,也会乐见儿女成家的。”
    “阿娘说的是。”
    …………——
    那一边,祝缨等到落衙,先回家去准备。郑熹先回家换了衣服,到郡主病榻前问安。
    郡主精神恢复了一些,郑熹陪她说了一会儿话:“我已设法请公主早日下降……”
    郡主道:“这怎么使得?”
    郑熹道:“我什么时候不知轻重了?您就放心等孙媳妇过门。”
    郡主苦笑道:“公主下降,是二郎离家。”
    “那也是成家了。”
    陪着说了一会儿话,看郡主撑不住,郑熹嘱咐家里人好生照看,才换了衣服去祝府。
    祝缨这里,府中早就准备好了。
    除了没了舞乐,其余都很郑重周到。
    郑熹踏进祝府,就有一丝舒适感。祝缨的府里称得上是简朴,但又不简陋,该有的都有。
    祝缨请他到堂上坐,郑熹指对面的座位:“你还与我客气什么?”
    祝缨也坐了,问道:“什么事,要您亲自跑这一趟?”
    郑熹轻声道:“阿娘,病了。”
    “老夫人?老人是偶有病痛的。”
    郑熹道:“恭安公主出降,永王纳妃,两件事,还支应得来么?”
    祝缨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马上答道:“当然。”
    “那就好,”郑熹露出一个嘲弄的笑来,“只怕冼敬又要上火了。”
    “先帝定的,他能如何?”
    郑熹道:“结了婚的还能离呢!他也短视,只知道盯着我们,却不知道陛下也在盯着所有人。”
    “您何出此言呢?”祝缨见他看着自己,不假思索配合地问道。
    郑熹道:“陛下,越来越有乃祖风范了。”
    “谢天谢地,总比先帝朝……”祝缨又住了口。
    郑熹却摇头说:“只是有点模仿的影子,偏又不是!我那位舅舅,总能把握一切。大家听他的就行了,今上毕竟年轻,陛下能够乾纲独断了,要我等老臣何用?”
    祝缨马上就懂了郑熹的意思:他不想皇帝这么快地树立基于皇帝本人能力的权威把权柄收回去。
    名义上,天下都是皇帝的臣子。但是实际上,一旦有“党争”出现,就代表这些“朋党”有了自己的意志,不再是皇帝的“自己人”。
    名义上都是他的臣子,实际上各行其事,其实想影响皇帝,让皇帝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
    今上的祖父在世的时候,大臣们也各有各的利益,以姻亲、同乡、师生等等有关系各自结成团伙,却都远远达不到“朋党”的地步。这些大臣——以丞相为代表——皇帝说什么,通常都能支使得动。是大权在握。
    先帝的时候党争已现,先帝努力栽培的“自己人”无大能为,他想要干什么,大臣——尤其是丞相——有一个反对的,这个事儿就干不成。是失权。
    如果你是大臣,又觉得自己是对的,是不是反而会觉得有章法主见的皇帝太碍事?
    当一个皇帝从后者变成前者的时候,大臣会不会失落?
    郑熹就是觉得新君还太嫩,该多听“老臣”的建议,但又希望他有一点判断力,通过判断赞同自己、别被其他人左右。
    祝缨也有些惆怅,她也不太期望皇帝很快就养成势力,那样她就危险了。皇帝,还得是一个“弱而好强”的状态对她比较有利。
    她与郑熹的立场竟出奇地一致,因而能很快理解郑熹。
新书推荐: 从修牛蹄开始 霉运女二,胎穿70年代苟住命 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 【综英美】狐狸精是没有良心的番外 明明就(破镜1V1) 退婚后我被皇叔娇养了 张公案2 中外历史 [复联+雷神]诸神的谎言 穿越之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