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可惜四周水坑的积水都太浅,没法试验。完成后,只能先搁一边。
    王葛从现在开始,要正儿八经制作第二件物品了:蓑襞衣。也称“袯襫”,数百年后才称其为蓑衣。
    郑考官虽然提醒她多制作机巧之物,但万一是随口说说、万一是诓人呢?
    大晋朝跟前世可不一样,前世人民生活富足,生产技术先进,蔑匠引以为傲的技能产品,全被各种流水线、廉价材料所替代,导致传统手艺无用武之地,渐渐断了传承。
    如今的大晋,生产技术掌握在朝廷、权贵手中,底层百姓急需生活用具和农具,就只能自己制作。
    前世制作蓑衣的匠人比蔑匠还要少!
    王南行那时专门跑到沂蒙山区,跟一位上了年纪的朴实匠人学习的。她单独制作第一件时,用掉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后来发到朋友圈,欣赏的、点赞的密密麻麻,却没有一个人想过购买,哪怕问价的都没有。
    材料充足,这件蓑衣她选择蓑草搭配芦苇杆制作。
    蓑衣的第一步,从领口开始。王葛先在撑着油布棚子的两根竹秆间拴根麻绳,然后一绺茅草、一绺茅草的在绳上打结。每续一绺草时,都要从麻绳底下续、向上翻。每打完一个结,都要压均匀、收紧,使领口锁扣的排列紧凑而整齐。
    第二步,增绺,也就是蓑衣的主体。这一步的近千个锁扣,必须达到横成行、竖成列,手艺但凡生疏,至少得编个十天半月。
    夏日的雨,淅淅沥沥,持续了两天。
    下午雨停,艳丽太阳跳出云层,将东边天空耀出一轮彩虹。
    咚!
    “不如鼓”敲的可真赶趟,考官们是踩着雨停来巡查的。不出王葛所料,郑考官把两个唧筒都拿走了。
    “滋水筒?”桓县令觉得简易版的那个,看上去跟打泥丸的“噼叭筒”差不多嘛,可他怎么就没想到,还可以滋水?
    桓县令又看向那个长杆滋水筒,他命掾史按照王葛讲述的使用方法,将此筒底端向下,竖放在水缸中。
    然后,掾史把住筒身,桓县令亲自抽拉上端的套筒。
    哧!
    扬程至少八丈远!
    二人懵逼!
    桓真的声音在后响起:“族叔,此为何物?”
    桓县令见从侄抱着一堆简册,先问:“都写明了?”
    “是。”
    “此为滋水筒。”
    “我以为是灭火用的。”
    桓县令跟掾史一对视,脑中思路立即拓宽到一个新境界!是啊,滋水滋的再高再远有何用?打水仗吗?可是用在灭火上,就非一般意义了!
    “不错,就是灭火用的。”桓县令一笑。
    掾史抱过简册,告辞。
    桓县令问道:“式之的伤恢复的怎样了?”
    “谢族叔手下留情,他也好利索了。”
    “唔。就是又要预备跑了?”
    “他不敢了。”
    “呵!”
    “侄儿也不敢了。”
    “不敢最好!这回你等惹的祸,说严重些,触犯的是国律!好在你等年幼,不然就不是二十棍能算了的。”
    “可江城畜牲不如,本就该死!”
    “天下该死的人多了!都和你似的,拿起屠刀随意砍杀吗?谁又知道你的心中有无恶魔?谁来评判你有无公权私用?”
    桓真紧抿唇,不说话。
    “我知你嫌我这个族叔多事,过几天,你阿父的信应该能到了。到时你想赖在这,我还不留你呢!”
    “王恬呢?我想见他一面。”
    桓县令不理他,拿起那个小滋水筒,抽水、滋水,抽水、滋水。
    “族叔。”
    桓县令仍不说话。
    “族叔,我错了。”桓真老老实实揖礼。
    桓县令轻“嗯”声。
    “这滋水的小管子,我也想玩一下。”
    “二选一。要滋水筒,还是见王恬?”
    “要……滋水筒吧。”
    清河庄,王恬被五大三粗的部曲扔进马车,飞驰而离。
    “停下!我要见我桓阿兄!让我见桓阿兄一面我再跟你们走!”王恬大喊大叫,都喊破音了。从阿父派来的最凶悍的部曲来看,他回到山阴县(会稽郡的治所在山阴县)肯定要遭大殃!
    唉,如果他知道桓真为了个滋水筒就放弃跟自己相见,心里得是啥滋味。
    五月十七。踱衣县的匠童比试进行到最后一场。此次有一百六十五个匠员参加,留取一百人,作为今年踱衣县的匠童。
    王葛的材料就剩下蒲草是全的了。
    那就制作一张蒲草席子吧。鉴于郑考官喜好机巧之物,她先用剩余的竹子边角料,制作了一些火折子外管。
    前世,火折子是在南北朝--北齐后期才出现的,利用的是物理学的复燃原理。懂得这个原理后,无论里面的火绒,或缺氧的外管,制作起来就较简单了。
    不过当下的晋朝已经改变了历史轨迹,南瓜都提前出现了,火折子会不会也提前出现?
    郑考官过来了,观察王葛的编席手法,暗暗赞叹:此考生的草编基本功,确实也拔尖!
    可惜啊,新任县令偏爱机巧之物,非得逼着他这个主考官睁眼说瞎话:“此场制物……只有一张蒲草席么?”
    王葛一副紧张模样回道:“材料不够了,只够制一张席。”
    郑考官反而如释重负:县令大人,这可不是我没吓唬人家,是材料不够了。
    “嗯。那就好好制席。”
    “是。”
    郑考官为弥补前两场吓唬过她,好心的告诫:“地上不要太乱,废弃的材料要收拾到一起。”
    王葛把火折子外管一一拣起,难为情的说道:“我家里穷,就用边角料做些火折子管。”
    “无妨无妨,凡能制出的对象,考试结束后都允许你等……等……等等!什么火折子管?”
    第22章 22 头等匠童
    好歹给我留一个啊!
    王葛无语,她给郑考官简单讲述了在贾舍村时,她是怎么自制的火绒:将薴麻浸泡后,去叶,锤扁纤维;加上苇絮后再一起锤烂,晒干;刮点泥墙上的土硝末掺进去,将麻纤维彻底碾碎,用草丝包裹,卷成一个长条,放进竹管;点燃后吹灭,盖上竹管盖。
    以后每次使用时,打开盖子吹两口气,火就能重新燃起来。
    然后郑考官就把所有的小竹管都拿走了!
    再然后,它们被搁到了桓县令案头。
    五月二十二,贴榜。
    王葛当之无愧居于匠童首位!这个名次是另有称号的:头等匠童!
    张青在第八十九位。
    瓿知乡榜上有名者,高达七人!
    今年的匠人考试成绩,各大类别均跟往年天差地别,原因嘛,大家看破不说破:那就是以权谋私的江县令死了,往年各乡镇榜上有名者少,是因为名额都被江氏瓜分了!而新上任的桓县令铁面无私,各乡各镇才能平分秋色。
    “大喜啊!”别乡的乡吏向木乡吏道贺。
    “同喜同喜!”木乡吏嘴都笑歪了。“你乡录了几个?”
    “九个。”
    木乡吏的开心指数直线下滑,他赶紧指着第一名“王葛”的姓名,扬声道:“头名考生,是我瓿知乡的!哈哈哈哈……”
    县衙后院。
    温式之吹燃了火折子:“着啦、着啦!哈哈!”
    桓县令把研究火绒的任务交给族侄和温家后辈,俩少年秉着将功补过的心态,做事很上心,将火绒按照材料组成不同,分类记载,并记录下每种火绒的使用差异。
    王葛制作的那种,因为材料有限,肯定是最差的。
    好用的,必须添加硫磺、松香等助燃物。为了掩盖火绒燃烧时的难闻气味,还可添加香料。
    所以一个好用、燃起来无难闻气味的火折子,绝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起的。
    俩少年在“火折子”的发明中,也算立了一功,待他们回洛阳后,肯定不用挨揍了。
    “可怜恬弟了。”温式之摇摇头。
    桓真:“这话,咱们路过山阴县时,到他床头说。”
    桓县令隔着老远就听出俩少年的幸灾乐祸。“火绒制出来了?”
    “族叔。”
    “桓叔。”
    桓真二人揖礼后,展示火折子已经研制成功。
    桓县令忍着心中大喜,说道:“你二人有功!式之,你去前院吧,温府已经来人了。”
    “是。”温式之揖礼告退,给桓真留下“你自己保重”的一瞥。
    “族叔有话?”桓真一边问,一边把记录火折的简册卷起,系好。
    “你父的信已到。”桓县令负在背后的手递出,是个粟色锦囊,绳结处粘有泥封。
新书推荐: 御兽仙族 学神同桌他总装穷 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 驀然回首 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 捡破烂美人亲贴,总裁诱捕成瘾 全家妖怪,就我人类 相敬如冰 哪个gay没爱过直男 通房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