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文屋 > 历史穿越 > 医汉 > 医汉 第56节

医汉 第56节


    霍善听后连连点头。
    还有三张邀请券。
    邀请券能邀请特定患者前来治病,系统对这些人会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和外人说起自己的来处。
    针对这类通过邀请券邀请过来的患者,手术室和药房都是直接开放的!
    可惜霍善的医馆还没有开起来,这邀请券也还没办法使用。
    李时珍大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霍善说道:“应当是像我们带你去的那些地方一样,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但并不是你们这边的人。”
    这话说得有点绕,霍善没有听懂。
    孙思邈是接触过佛家思想的,仔细琢磨过后给霍善解释道:“就像你爹在我们熟悉的记载中本来会早逝,但你可以改变他的命运。这些自其他地方过来的人命运也是能改变的,只是大千世界,互不干扰,你改变你的,他改变他的,相互之间不会有太大影响。”
    霍善还是没听太懂,但他不是爱纠结的人。
    既然一时半会还不能用,那他就先不管了!
    霍善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拆礼包活动,开开心心地从睡梦中醒来。
    为了研究新手大礼包里都有什么,他今天起得比平时晚。
    李长生已经坐在床边借着晨光琢磨手头的文稿。
    霍善跑过去和李长生说起自己的重大决定:“师父,我想要个医馆!”
    李长生微顿。
    “你要医馆做什么?”
    霍善见没有旁人在,便与李长生说起孙思邈他们讲的那些事。
    小孩子讲话都是想到哪讲到哪,此前李长生只知道有四个奇异的小老头儿在哄霍善跟他们学医,还带他去见识了千百年后的一切,并没有听霍善说起卫霍二人皆是英年早逝的事。
    原来如此。
    难怪他最近看霍去病面上的劫数似乎散了大半,竟是霍善这三岁小孩儿在偷偷忙活。
    李长生说道:“既是如此,那便开个医馆好了,等制糖之事告一段落我们便回去。”
    既然是牵扯到霍善最隐秘的秘密,这医馆便不适合开在长安闹市中。
    还是开到霍善自己的庄子上最相宜。
    长安乃是天子脚下,许多事都容易被旁人看在眼里。
    只是这么一来,庄子的布局倒是要稍微改改,医馆和住处肯定不能安排在一块,得把客人和患者分隔开。
    李长生道:“我会派人回去安排妥当的。”
    霍善不知道李长生的诸多考量,听李长生答应下来便不再琢磨这事儿了。
    接下来几日他乖乖跟着太子刘据上课,除了依然时不时把课堂内容带偏以外倒是没做什么出格事。
    就是感觉司马迁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了。
    霍善觉得肯定和自己没关系!
    这天霍善正要去上课,就撞见有人把从南方运回来的甘蔗往里搬。
    原来这东西不必远到南越都能找着,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刘彻想要什么东西,地方上自然是紧赶慢赶给刘彻送过来。
    听说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后头还运了一整船呢!
    霍善便去讨了两根甘蔗,叫金日磾帮他剁成一段段去找他几个表叔分着吃。
    几个小孩开始围坐嚼甘蔗。
    太子刘据只知道柘浆,不知道这东西还能直接嚼吧嚼吧吃里头的甜汁。
    这吃法其实很不雅,但是……大家一起吃的话就没那么多讲究。
    霍善过足了啃甘蔗的瘾,和几个表叔说起自己跟着张仲景几人到处采药的见闻。
    李时珍和孙思邈的时代还好,偶尔也会遇上吃不起饭的人家,但整体环境大体还是比东汉末年要好得多。
    东汉末年人饿起来,别说甘蔗了,树皮草根都给挖光了。有的人不知道一些野生植物是有毒的,当做救命的野菜吃了进去,结果人没了。
    霍善亲眼见过饿死的人和中毒死的人,一时也不知道哪种死法更加残酷。若非他这人向来是万事不过心的,光是看见的这些事便该叫他再也不肯跟张仲景他们出去了。
    这会儿啃了甜甜的甘蔗,他便想到了自己在东汉末年的见闻。
    听孙思邈说,他们是可以改变未来的,那是不是可以不再有饿殍遍地的东汉末年呢?
    霍善问太子刘据有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不饿肚子。
    太子刘据哪曾想过这么宏大的议题,他的老师们都教他要用礼乐治国,讲各种各样的礼义,讲往圣先贤的各种思想,可是还没有人和他讨论过怎么让所有人都不饿肚子。
    太子刘据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也不知道。”
    霍善很有些失望。
    等司马迁来了,几个小孩便找司马迁讨论这件事。
    啃草根啃树皮吃有毒的野菜什么的,他们完全想象不出那样的生活该怎么过。
    想想就很难受。
    听说一旦没粮了大人们会交换彼此的孩子吃掉!
    没饭吃真是太惨了!
    像他们还这么小,肯定会被吃掉的!
    司马迁:?
    谁给小孩子讲这些东西?
    司马迁道:“那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了,我们大汉不会出现这种泯灭人性的事。”
    霍善给他一个“真的吗?我不信”的小表情。
    司马迁:“……”
    心好累。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干教书育人这一行。
    司马迁说道:“你们不信我,难道还不信陛下?地方上有灾情,朝廷肯定会拨粮赈灾,挨饿的情况可能会有,但远不至于要易子而食。”
    说是这么说,其实司马迁心里也被几个小孩说得多了几分阴翳。
    朝廷能拨粮赈灾,那得是在朝廷有粮的前提下。如果朝廷自顾不暇呢?
    像刘彻这样动不动就搞大工程、大征战,国库迟早会被耗空。到那时候朝廷自己也没粮了,哪里还能顾得上地方上挨饿的黔首?
    地方上的人活不下去了,就会出现动乱。
    秦为什么二世而亡?不就是因为秦始皇动不动就征召十几万人搞大工程,经年累月地征战与劳役几乎将整个国库掏空,也让天下黔首苦不堪言。这时候只要有人领头,他们便要揭竿而起。
    如果在位的是有能耐的皇帝还好,换成胡亥那种既没治国手腕也没用人本领的昏昧皇帝,整个王朝很快便会分崩离析。
    听闻刘彻有征伐南越与西南诸夷的想法,这昆明池便是为了打昆明而挖的,这与秦始皇当初南征百越多么相像?
    只是这种唱衰的话,谁敢在刘彻面前说起?
    难得几个小孩感兴趣,司马迁索性给他们讲起古时一些救灾赈灾的措施。
    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都不会希望治下出现问题,尤其是地方官,人口和粮食产量可是关乎他们的年终考核来着。所以各地对这些事都非常上心,只要朝廷上下能正常运转,地方上出了问题都是可以补救的。
    倘若君王昏昧无道,只要臣下懂得变通也能成事。
    比如《晏子春秋》里头就记录了齐国闹饥荒,齐景公认为粮食该留着修自己想要的“路寝之台”,不肯拨粮赈灾,晏子便让人多花些粮食招聘灾民来修齐景公想要的行宫观景台,慢慢修,不着急,修足三年五载,只要在这期间灾民赚够了重建家园的粮食,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要是既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君王,也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臣子,那受苦的可就是天下黔首了!
    司马迁这些话是讲给太子刘据听的。
    刘据现在是太子,日后便是君王,司马迁还是想在他心里埋下点仁爱的种子。
    比起正经的儒学大家,司马迁还相当年轻,说起话来没那么多大道理,太子刘据反倒能听进去几分。
    霍善也听进去了。
    这个晏子可真聪明!
    霍善追问:“让人服劳役会给钱粮吗?”
    司马迁道:“一般是不给的,晏子这是特殊情况。”
    霍善想了想司马迁说的特殊情况,继续追问:“如果县里有人吃不起饭就可以给对吗?”
    司马迁道:“可以。这样其实挺好的,如果直接发米粮,可能会叫他们生出惰性来,倒不如让他们干些活再发粮。”
    他简略地给霍善分析《晏子春秋》中“台成而民振”的道理。
    人有粮了,不仅干起活来认真积极,自己也振作起来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霍善明白了,他不能给他食邑那一千户减免赋税,但是他可以给来服劳役的邑民发粮食当工钱!
    有足够多的工钱拿,他们就会振奋起来好好过日子。
    朝阳县那么穷,完全符合司马迁说的特殊情况!
    第47章
    霍光给霍善讲解过一些关于服役的事, 就像当初他爹这个出身平阳郡的小吏会去平阳侯府服役一样,霍善这个朝阳侯也会有朝阳县那边派人来为他干活。
    具体频率大抵是和普通徭役相同,各家二十岁以上的男丁每三年服役一次。
    由于各家往往会有三个以上的孩子,且成丁的年份不一样, 所以每年都可以征集近千名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有些留在本地负责维护地方上的基础建设, 有些则被派来霍善身边干一年半载的活。
    据说要不了多久,明年的丁册就该送过来了。
    明年才算是他正儿八经成为朝阳侯的第一年。
新书推荐: 素女 (古言,1V1,高H)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醉仙骨【仙侠nph】(原名:合欢宗双修日常) 春闺娇啼(父女产乳) 药人(1V1,古风,高H) generous mind (gl) 旭爺偏寵我 【np】鹭鹭无为 笑如春温 被回国的竹马缠上了